中概股上市风险的法律规避
中概股回流或加


2020年伊始,中概股开始牵动各方神经,有人杯弓蛇影,也有人产生了去大洋彼岸“割韭菜”的冲动。

中概股挑战,可罗列的理由玲满目,足以打击投资者的全部信心。比如:美国政府非常不友好,5月20日,路易斯安那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肯尼迪提交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获得了参议院一致同意,如果这份提案获得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表决通过,则可能递交总统特朗普的办公桌,经表决成为法律。而特朗普什么态度呢?简单说:他支持对中国公司进行严格监管,他非常担心中国科技公司挑战美国科技霸权。但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对福克斯商业网络(Fox Business Network)说得相对委婉:“我们必须”推动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承担更多责任。宏观看,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对中概股的政策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有那么一点随时手起刀落的感觉。

而实际情况会是这样吗?可能没有那么悲观,其实这期间不少中概股在逆势上涨。我们详细拆解一下,背后的逻辑比较复杂:

第一,这个议案的缘由我们判断是美国决策层在疫情之间,看到中美之间此消彼长的实力变化,发自于内心恐惧,所以大概率是一种战略恐吓。实际上美国的强大主要依靠的就是美国公司,近代200年的繁荣也就是摩根、卡内基、福特、杜邦为代表的优秀公司早期推动,今天则是亚马逊、谷歌、苹果等巨头几乎主导中国外全球科技市场,可以理解美国精英层对美国公司命运非常敏感,担心资本流向中概股进而削弱美国公司,这并不奇怪;

第二,在金融领域,一直是美国资本主导的,中国处于弱势地位,在美国上市的阿里(BABA.US)、百度(BIDU.U)以及京东(JD.US)、拼多多(PDD.US)等大公司开始就是美元资金加持,后期则大部分是高盛、摩根这些财团推动上市,某种程度上美国利用金融优势通过这些自由市场化的公司攫取中国发展红利,这个本来就是美国主导的游戏自己应该不会轻易放弃;

第三,也许《外国公司问责法》法案的政治意义和威慑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文中提到的“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指向中国电信(CHA.US)这样的国企,主要批判对象是财务造假等问题,但客观情况是——选择美国上市的公司都有严格监管的预期,一般是国内治理最好的一批公司,所以注定不会出现大面积造假。

仔细推敲,被攻击的公司大体分三类:瑞幸咖啡是纯粹造假,这类如何被惩罚都让人大快人心;对于好未来和跟谁学,我们认为管理层主观对业绩的追求可能落实中出现走形,多少有一点好大喜功导致,多种迹象表明其主观上不太可能故意作恶;而爱奇艺这样被攻击造假的公司,实际上在财务数据上对优酷和腾讯视频的可对标性很强,瑕疵可能有,不太可能出现崩盘式问题。

再做一个推演:极端情况,如果美国彻底放弃吸纳中概股,特别是美元资本投资的市场化创新公司,势必重创美元风险投资,其实也就是放弃了美元作为核心投资货币掌控中国高价值公司的既定“游戏”。但从中概股来看,人民币资本加持后,按照A股的逻辑定价也许并非完全利空。可见,中概股命运背后的辩证关系非常复杂,绝对不是一个极端判断可以下结论的,而且我们看到美俄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实际上俄罗斯最大搜索引擎Yandex(YNDX.US)在美股依然表现不错,可见金融和政治的关系并非简单因果的零和博弈。

总结起来,我们基本判断美国对中概股的攻击是疫情中保护美国资产的一种政治姿态,眼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长期看,问题的焦点在于中概股公司是否接受在美国资本市场被边缘化的地位。

中概股上市风险规避